close

amoureux

amoureux2  

<戀人絮語>的作者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是一名法國文學批評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符號學家。

其許多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其影響包括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斯主義與後結構主義。

 

而這本<戀人絮語>裡面用<少年維特的煩惱>作為原型去討論文本

書中有許多參照維特和夏洛蒂之間的對話和情境去做敘寫

其將戀愛的兩個主體所可能會發生的、或是那些無用的話寫成集錄

再用柏拉圖、佛洛依德、榮格、禪宗的理論去做心理學分析

看的時候很費腦力但也很享受閱讀文字的過程

可能是因為這本書以解構主義作為文本的寫作方式

所以感覺雖然無意義的murmur但是有它想傳達的意境

有時間可以看看 畢竟文學就是哲學的戲劇化
有點文學加哲學的衝擊和諧美感~~~

 

這邊想以章節的方式摘錄這本書一些我覺得很棒的語句然後說一些我想表達的話

一開始的書序巴特就提到了

「每一個閃現的情境都彷彿一個脫離和諧曲調的單音,

或是像繚繞在耳邊的某一個單調的旋律,令人厭煩地重複不停」

如果兩個戀愛中的主體之間有和書中產生相似的情況

大概就和我標題打的:戀愛中兩個主體的表現都只是個單一情境儲存展演

僅此而已。

 

 

 

 

 

 

<相思>

「思念遠離的情人是單向的,總是無時不在的我,

與總是不在身邊的你對峙才顯出意義。」

 

-如果用在暗戀上覺得滿合理的,對方就是不知道你存在的偷偷喜歡,

所以關於自己的暗戀總是無所不在,而總是不在的對方才讓你思念啊

 

 

<真可愛>

「沒有絲毫具體的優點,只有情感鎔鑄的整體。

然而『真可愛』這一讚嘆在顯示整體的同時,又揭示整體的不足」

 

-所以交往前不切實際的各種可愛到交往後都會變成不可理喻的可惡^^

 

 

<執著>

「對一段愛情有兩次肯定,先是有情人遇上意中人,

於是便立即做出第一次肯定,接著便是一連串隧道裡的暗中摸索,

最初的肯定不斷地被疑慮囓咬,

對彼此挑剔不斷,接著不斷地危及愛情的價值,

最後從到隧道中鑽出來,肯定當初肯定的本身。」

 

-這大概是情感之間的磨合期吧,可能是熱戀期過後必經的考驗、可能是曖昧期的明爭暗鬥,

但有些人就是走不過,在隧道裡迷失然後往回走,

走到你來時的起點繼續等待下一個能帶你走過隧道的人。

 

 

<鼻子上的疵點>

「一旦對方流於俗套,不再把愛情當一回事,那麼對方也就變了形,

他已失去個性。」

 

-這就是為什麼有天起床可能突然會覺得,我怎麼也就不愛你了呢?

沒有太特別的原因,可能對方就只是出現一個你不能接受的小瑕疵,

可能是長期積累的情緒,抑或是你無視缺點的盲點區已經消失。

 

 

<追求愛情>

「戀人終於因為對愛情的專注,而抹去他的情侶,

通過一種純粹的愛的變態,

讓人愛上的是愛情而不是情侶。」

 

-到底愛的是對方,還是只是你對你和對方之間的愛情的想像?

 

 

<我們是自己的魔鬼>

歌德:「我們是自己的魔鬼,將自己逐出我們的天堂。」

 

-是吧!有時候自己的想像才是最折磨的,

對方現在跟誰聊天?跟誰見面?牽著誰的手?吻著誰的唇?

想像給了自己對愛情的希望卻也給予我們絕望。

 

 

<僵化了的世界>

「世界上沒有我照樣很充實,就像<噁心>中描寫的的那樣,它好像存在於一塊玻璃後面。

世界就像在一個玻璃缸裡,雖說近在咫尺,可是看得見卻摸不著,

它和我以另一種材料構成的隔離。」

 

-沙特<噁心>

虛無圍繞著存在的每一個瞬間,它可以取消意義和因果連結,

使事物還原為純粹的偶發性,也可以敲醒存在感,

哪怕必須一次次的嘔吐,逼使主體孤獨且艱辛地檢視並重新體驗存在自身的每一個細節,

以便在外在加諸的意義剝落後,看見自身無可逃避的自由和存在,

以及與之伴隨的選擇和責任。

 

 

 

<幽舟>

「遊盪,儘管戀人認為他經歷的愛情是絕無僅有的,

並且不相信以後在其他場合會重複這愛情,

但仍然不時地察覺自己身上對他人的情慾發散,

他才明白,

自己命中註定要在愛情中遊盪,

從這一個到那一個,直至生命終結。

 

-講白話一點就是在戀愛時會覺得對方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或天女,

從相遇、相知、相惜到互相摒棄,期間或長或短。

接著遇到下一個更好的出現後,心就遊盪到另一個人身上,

永遠都在為了追逐更好的付出心神,所以呢?

總是有更好的,那就註定遊盪。

 

 

<戀人的慵倦>

「因為只要一看見你,我就說不出一句話來了,

我的舌頭全碎了。」

 

-曖昧中,你不說、我不說,誰懂彼此在想什麼?

相愛後讓人懷念的也許就是這種懸在那的感覺吧。

熱戀中,不語是美好,可以用眼神或用身體交流;

分手後,我連叫你的名字都覺得累。

 

 

--------------------------以上是節錄我喜歡的某幾個章節字句和雜感

看來從20世紀初到現在的一百年間

愛情在文學、哲學底下也就是那麼一回事而已

但有些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也不懂愛是什麼

也許巴特也不懂。

也就同巴特的論點,「作品完成作者已死。」

 

書裡邊提及了一個神話故事想放在這裡分享

「 世界上的男男女女原本在宙斯造人時為一個個體,

而且男女兩個身體是背對背相連的,

所以看不見對方,他們只能看到其他相連的人,

雖然深愛著對方,但卻不能互相看見。

有天他們將心願告訴宙斯,希望能令他們看見彼此,

宙斯很感動,所以使用雷電將所有人分開,但由於人數太多,

最終相連的男女各自失散,自此以後每一個男及女亦終其一生希望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嗯。

應該分開前附給每人一本作戰守則的。

 

解構主義的文本魅力就在於

你不懂他想說的但你又好像懂 沒有邏輯性的存在但又好像有

解構主義

有興趣的可以點連結看看維基怎麼解釋解構主義囉~

 

明明才11月中,各大百貨的聖誕節裝飾已經在一個禮拜內全數陸續整裝完畢

套一句巴特說的「商人與情人的任何一次相會都應該改寫一個節日」

真可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y 的頭像
    zoey

    柔依的一切以及something

    z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